市场分析

分享

分享到:

    发表于:04月25日 10:19  来源: 慧悦财经研究部
摘要:國際貨幣基金近日剛發表對全球經濟展望,指經濟增長穩定(2024、25年成長約3.2%,跟2023年相約)而美中增長勝預期、歐盟區則弱於預期,通脹如期下降

國際貨幣基金近日剛發表對全球經濟展望,指經濟增長穩定(2024、25年成長約3.2%,跟2023年相約)而美中增長勝預期、歐盟區則弱於預期,通脹如期下降(2024年末中 位通脹從2023年末的4%降至2.8%)。這跟筆者上週的評論基本吻合。這次基金組織點出部分宏觀發展值得市場密切追蹤、觀察。其中最觸目的是過去數年各國政府普遍採取財政刺激去振興經濟,導致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飆升,已到了不可忽視的水平。至2023年止,全球公共債務已升至經濟生產總額的93%,比疫情前高9個百分點,基金組織預測此債務參數在本世紀末將升至100%。但縱觀全球,似乎沒有任何國家有明顯意圖去縮減開支,降低赤字。假如財赤和債務都未能有效控制、降低,尤其在利率相對走高下將令情況更日益惡化,甚至構成嚴重系統性風險。由政治立場出發,可以簡單說削財赤很難,尤其在民選的西方福利國家,幾乎沒有政客會犯險同時削減公共開支、福利並加稅。 假如財赤和債務長期高企,國家利率開支將越來越膨大,而利率上行將更令國家財政雪上加霜,最後只能以債養債,難上加難。所以,除非通脹失控,否則從財政拮据的發債方(政府)來說應該不希望利率走高。大選年,通脹回軟,而經濟缺乏高成長動力,公共財政日益困難,降息應該是沒有懸念吧。市場對未來利率的情緒波動可能提供一定的交易機會。國債高企,長遠來說對長端公債利率會構成更高的風險溢價;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約4.6%,而2年則5%,從債券配置的角度看,建議採納較短期 的債券,先享受較高利率。高公共債最終導致債券發行量上升,而債券投資人也會要求更高的利率去彌補未來增加的償付風險,所以10年國債利率長遠可能上升較快,當長端利率超過短端時再考慮轉投 長期國債。在大資產配置內股票類資產短期需加小心,尤其是長時間股價表現領先,估值高,預期高,持股非常擁擠的板塊,例如高科技人工智慧晶片和相關股票,電車股等。以此邏輯推,高科技晶片權重高佔比的市場如日本、台灣、南韓也將面對獲利回吐壓力。投資圈內俗語說「Sell in May」也許會提早在4月出現。

 

(維寶東園資本董事總經理及首席投資官鄧偉基,筆者並沒有持有以上股份)